北京互联网法院裁定,一名李姓男子创作的人工智能图像受中国版权法保护。
李用Stable Diffusion生成了一张亚洲年轻女性的照片,然后他将其发布到小红书上,这是一个类似于Instagram的中国社交媒体平台。
一位姓刘的博主喜欢这张照片,并在另一个社交媒体平台白家毫上使用了这张照片。
李某向北京互联网法院提出申诉,称刘某未经许可使用这张照片侵犯了他的版权。法院做出了有利于李的裁决,开创了一个先例,即人工智能生成的图像可以受到版权保护。
法院解释了其裁决,称李在塑造这一形象时“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智力投资”。使用Stable Diffusion创建图像包括调整设置、编写提示符以及进行几次迭代,直到获得所需的图像。
法院认为,这一过程代表了使用人工智能工具的人的创造性投入,应该受到版权的保护。该裁决指出,“只要人工智能生成的图像反映了人类的原始智力投资,它就应该被视为受版权法保护的作品。
左边的图片是版权声明的主题。其他3张图片是在创建最后一张的过程中生成的。资料来源:SCMP
刘被勒令公开道歉,并向李支付500元人民币(70美元)的赔偿金和50元人民币(7美元)的诉讼费。
罚款可能看起来微不足道,但这项裁决的影响并非如此。它将让剽窃者在盗用人工智能生成的作品(包括书籍、音频或视频)之前三思而后行。今年早些时候,美国一家法院裁定,人工智能生成的图像不受版权保护,因此目前那里的创意人员没有得到同样的保护。
如果人工智能艺术在中国受到版权保护,那么它将为中国公民创造更多机会,让他们利用人工智能来赚钱。如果你在美国制作了一个漂亮的人工智能图像,目前任何人都可以复制它,而不必支付你的费用。
北京互联网法院的判决是有争议的,因为它似乎与当前中国版权法的定义不一致。
根据中国版权法,你只能对一个想法的表达进行版权保护,而不能对这个想法本身进行版权保护。可以说,李某使用的提示词是一个想法,而不是表达这个想法。这个表情,即最终的图像,是由Stable Diffusion创建的,而不是Li。
解开法律语义将不得不留给律师,但案件提出了有趣的问题。如果各国对人工智能版权法持不同看法,那么就版权问题达成全球共识是不可能的。